中原新闻网邯郸讯(记者王玲玲 程益聪)新一轮对口援疆以来,邯郸市选派156名医生、教师等专业技术人才入疆。组团式的人才援疆,不但充实了当地力量,而且发挥“传帮带”作用,为当地打造了一支不走的人才队伍。 解决燃眉之急固然重要,留下技术、为当地打造一支不走的人才伍队才是根本。 援疆医生积极开展查房教学,通过听取临床医生汇报诊治经过做出点评,帮助年轻医生快速提升业务水平;每周组织科室业务学习或专题讲座,共培训2000余人次;援疆医师各自带教一个徒弟,手把手指导诊疗常规及相关手术操作,不遗余力地为当地培养后备人才力量。 以前,县医院只能做简单的眼表手术,经过援疆医生郭黎霞的努力,医院已经可以独立开展青光眼手术,填补了和静县不会做眼内显微手术的空白。 此外,邯郸市安排和静县医疗骨干、管理人员到到邯郸市三甲医院学习培训;分批选派我市21名医生到22团工作,提升团场医疗水平;促成和静县医院与邯郸市中心医院对口帮扶关系,搭建远程会诊平台;推进医疗组团援疆,促成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与和静县医院组建医疗联合体,帮助当地医院加强重点医疗学科和医护人员队伍建设。 目前,和静县医院很多科室的医疗技术水平有了质的飞跃,有的科室已经达到自治区级水平,极大地缓解了当地群众看病难、看病远、看不好的“历史难题”。 她。石磊回邯郸前,小姑娘低着头走到他面前,说:“我以后能不能喊你石磊爸爸。”一时间,石磊热泪盈眶。 援疆教师借助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,全面提高了教学成绩。 马宏艳教小学数学,她带的班取得了全县第一的好成绩;孟晓莉教初中语文,开始时全班及格率只有20%,半年以后就提高到60%;9名援疆教师在和静高级中学组建“邯郸班”,由邯郸教师全学科教学授课,针对高三备考制定“专题突破计划”,帮助学校连续三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。我市还连续三年选派和静优秀学生到邯郸一中、四中、邯郸职教中心跟班学习,目前在邯郸读书的和静学子有近60名。 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。援疆教师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,对当地教师开展结对活动,在提高课堂教学成效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以教研促教学等方面作了大量有效工作;举办各级各类讲座,发挥公开课、示范课引领作用,举办公开课750节、示范课365节,培训、帮带教师3800余人次,优化教育教学方式,提升教育教学水平。 邯郸市还帮助和静10所中小学和邯郸学校结为对子,创建“十校联盟”。邯郸选派名师到和静讲学、听课、评课,和静选派优秀教师、管理骨干到邯郸进修、听课、交流,促进了和静县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跨越式提升。 助教育教学打开新局面 助教育教学打开新局面 和静县教师数量严重不足。我市除计划内选派教师外,又加大自选力度,增派教师入疆,成为河北省柔性援疆教师人数最多的市。 2017年,邯郸市在计划内选派10名教师的基础上,又计划外选派32名教师,到和静县10所中小学及22团开展为期1年的柔性援疆。2018年,又选派中小学教师29名、幼儿教师9名,开展为期3年的教育援疆。 围绕“立德树人铸魂育人”教育目标,援疆教师既关心学生文化成绩和学习习惯,又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规律,确保学生思想健康。 援疆教师胸怀大爱,无私奉献。张立新已经56岁,他连带三届高三毕业班,课时最多时一周22节课,有时一周上五个早读,连续五天都吃不上早饭;张元坤老师得知学生生活困难,就在学生成绩进步的进候,“奖你一年的鸡蛋”,给学生补充营养;利用节假日给学生补课,送生病的学生去医院,自己花钱给学生买药、买水果等等,几乎发生在每位老师身上。 援疆教师还积极参加“民族团结一家亲”“三进两联一交友”等活动。维吾尔族女孩热孜亚·吾斯曼是石磊老师的交友对象,石磊经常和与她一起吃饭、谈心,无微不至地关心帮助 帮医疗技术跃上新台阶 帮医疗技术跃上新台阶 今年年初,和静县人民医院来了一位孕妇,孕期只有29周,急产下一个1.2公斤的婴儿。这在以前,要保住如此弱小的生命,县医院无能为力。庆幸的是,在援疆人员的帮助下,县医院创建了新生儿科,设备、药品都已备齐。情况紧急,援疆医生田宝丽发挥专业优势,对孩子进行紧急救治。三天后,小生命终于转危为安。 对小生命的成功抢救,标志着和静县医院对早产儿抢救治疗技术达到一个新的高度。 十年来,邯郸市第六批至第八批援疆医生一茬接着一茬,合力推动了当地医疗技术整体提高。他们在多个科室开展新技术项目,填补了当地20多项技术空白,累计接诊两万余人,开展各科手术1000余台。其中,在援疆医生许振坤推动、指导下,县医院去年开展了冠脉支架植入术,一年完成400多台冠脉造影和100多台支架手术,挽救了多名危重病人的生命。 举报/反馈